电视艺术家的职业是拍电视,音乐家的职业是写歌作词作曲,有这么一位电视艺术家非常喜欢写歌作曲,而且写的歌还是受欢迎又好听的歌,他就是盛伯骥先生。
盛伯骥从小就喜爱音乐,少年时曾师从音乐教育家、作曲家杜光先生。1979年,当时在湖南攸县湘东化工机械厂工作的盛伯骥,一个偶然的机会,就以作曲的专长考入了湖南电视台。他在19岁时参加工人业余作曲培训班,由他作曲的歌曲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》,被人民音乐出版社《韶山红日颂》歌曲集收录,受到当时电视台领导的关注。且不要小看这是一首简简单单的群众歌曲,但它毕竟是从上千首应征歌曲中评选出来的,当时盛伯骥还是一名工厂学徒工。
盛伯骥进入湖南电视台后,由于工作需要,领导没有给他安排写歌作曲的岗位,而是要他当上了电视编导。四十多年来,他从《文化生活》栏目编导开始干起,不但做过纪录片、专题片导演,还担任过大型文艺晚会导演,参与编导、摄像、策划、撰稿的各类电视节目上千个,湖南卫视春晚等大型文艺晚会都是由盛伯骥担任总导演,并被授予首届“全国百佳电视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”称号。从业四十多年来,盛伯骥荣获了电视行业的各类大奖,如电视文艺“星光奖”、“金鹰奖”、“骏马奖”、“中国广播电视奖”,包括“亚州电视奖”“中美当代纪录片奖”等荣誉六十余项。
在做节目之余,盛伯骥没有忘记自已的最爱,仍坚持音乐创作,不论写词还是作曲,总是把自已的情感倾泄在音乐作品之中。特别是他以视觉艺术为本,不但让作品好听,更让作品耐看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盛伯骥进湖南电视台以后,在播出科专题组担任编导,工作没多久他就被任命为专题组负责人。由于专题组人员少,而栏目众多,如文化、科技、生活等,当然也包括青年和少儿节目,几乎每个人负责一个栏目。因此,作为组里负责人,不但要帮大家搬设备、抬道具、扫场地,就连少儿节目写个歌作曲等活,他也代劳了。在专题组工作期间,由盛伯骥担任作曲的儿童对唱《对不起,没关系》被中央电视台采用,由曾泉星作词,盛伯骥作曲的少儿歌曲《秋天多么美》也被长沙市小学音乐教材收录。
接下来的几十年里,盛伯骥在做编导之余,对少儿音乐创作仍是情有独钟、孜孜不倦。2015年,他作为湖南广播电视台常务副总编,为了迎接参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大抗战题材动画节目展播,牵头组织金鹰卡通频道创作生产动画片《渊子崖保卫战》。由于国家广电总局要求该片要在三个月时间内完成,故无论从剧本创作、人物设计、动画制作、音乐创作等方面,必须要打破常规才能赶上节奏。此时,盛伯骥除了担任策划组织工作外,还接手了该片的音乐创作任务。为了完成这部动画片的音乐塑造,经过多次深入山东等地采风,盛伯骥认为这部作品成功与否,关键在于怎样运用好既民族化又卡通化的音乐动机,使这部动画作品不仅有较好的故事构架和动画视觉外,还要有形象丰满生动的听觉感受。因此,在这部动画片的音乐设计上,盛伯骥采用了将民族化音乐动机与动漫风格的融合、将风格化音乐动机与地域风情的契合、将动漫化音乐动机与战争故事的迎合等创作思维,以“沂蒙山小调”为特色旋律,以北方板胡为特色乐器,运用西方弦乐进行情绪对比,营造了这部动画音乐作品刚柔相济、冷暖相比的情感效果,取得了优质的视听效果。 由于电视动画片《渊子涯保卫战》在创作上的精品意识,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该作品列为全国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大抗战题材动画片重点项目之一。同时,该片还在全国电视动画片领域首次实现“双卫联播”,即在湖南卫视和金鹰卡通同时播出,无论在全国校园以及业界都引起了较大反响。
在红色题材动画片上有了成功尝试以后,接下来盛伯骥又承担了电视动画片《翻开这一页第三季》主题歌词、曲创作任务。这是一部以孩子们的视觉,以动画的形式,演绎中学课本中十三个经典爱国故事的动画片。由于该片被列入了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献礼动画片展播项目,其创作的难度和高度不言而喻了。为了更生动地向孩子们诠释红色故事,盛伯骥不但以音乐作者的身份介入,而且从一个电视节目编导的角度出发,对主题歌在一个节目中的位置及作用进行了多向思考,拟用先声夺人、节奏稳健的听觉风格配合视觉、配合故事。因此,在该片音乐设计中,盛伯骥尽量采用四分之二拍的节奏型,以每分钟80拍的速度,让快节奏、短音符、多衬词形成歌曲风格,受到合作团队好评,不但给动画编导们及动画创作者带来较大的发挥空间,还使全片的美术设计更精准,动画制作更精细,画质表现更精美,剧情呈现更精彩,以至整部作品成为融思想性、艺术性、欣赏性、贴近性于一体的匠心之作。
除此之外,电视抒情歌曲创作也是盛伯骥所长。如在担任湖南卫视《乡村发现·美丽村姑》评选活动主题歌曲创作时,盛伯骥意识到这首歌词立意与定位很明确,既是中国农村少女情怀的渲泄,又是一代新农村青年对美丽生活的期望。因此作品既要是首“甜”歌,又要是首“村”歌,既要是首“情”歌,更要是首“战”歌。果不其然,基于这种文化思考,这首歌在湖南卫视播出后,在乡村田野广为传唱,并分别在“唱响七十年.我喜爱的湖南金曲”评选以及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中获奖。
随着对艺术的追求,盛伯骥在抒情歌曲方面的创作风格越来越明显,一批作品受到社会好评。由盛伯骥作词作曲的《湘江情歌》获湖南省“五个一”工程优秀节目奖;由陆绍阳作词、盛伯骥作曲的《梨花开了》也为诸多版权公司争购;由盛伯骥担任作曲的纪录片《飞虎队》荣获美国戴维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。2015年,盛伯骥还为电视剧《战鼓擂》谱写了主题歌。由于这首作品将音乐与视觉高度融合,不但在电视剧主题歌的创作方面引起业界的关注,在受众接收情绪方面也收获了佳话。如一位军队转业干部在朋友圈称《战鼓擂》主题歌很能释放他军人的情感,表达他军人的情怀。他把这首歌录了下来,每天中午听一遍,这一天他就心情舒畅了。
虽然今天的盛伯骥没有在电视编导一线工作了,但他以自己影像视觉艺术的职业习惯,仍促使他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上对视觉概念极度重视,对视听艺术的融合有着独特见解,正如在他主编的《中国电视文艺精论》一书中有着这样的表述,“从哲学意义上理念上理解,相互融合不意味着相互抵消,只有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相互吸收,这才是融合的真实意义。因此,对于视频艺术的融合,不但要努力发挥各自的长处,避免各自的短板,而更重要的是去发现对方的长处,研究对方的长处,吸收对方的长处。在新世纪的媒介竞争中,如何博采众长,让艺术视觉更新,让创新步伐更快,是任何艺术创作的重要法宝。”
身为电视艺术家的盛伯骥先生,坚持深入生活,坚持音乐创作,把艺术创作与生活经历完美结合。作为当年参加过修“三线”铁路建设的知识青年,在《三线人组歌》音乐作品中,盛伯骥作词作曲的《少年思情》受到了热烈欢迎,整齐的口哨声、隆隆的车轮声,伴随着欢快的旋律,采用通俗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,把一位远离故乡、思念父母、追求理想的青年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,较好的展示了一代知识青年的家国情怀。
来源:中国大众音乐